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admin 2025-04-14 仓储服务 6 次浏览 0个评论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歼-20的应急座舱盖抛离系统有什么特点
  2. 海尔车载空调20能安装驾驶室后边吗
  3. 歼20的座舱盖为什么不是一体成型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歼-20的应急座舱盖抛离系统有什么特点

歼-20是我国最新研制成功的一款五代机产品,大家很关注可以理解。歼-20战机的应急座舱盖抛离系统,专业名称叫做“救援抛盖”,它的特点主要如下:

结构组成:它主要由座舱盖前端下方水平布置的两具白色抛离火箭组成,火箭喷口垂直向下,从而确保座舱盖向上向后抛离。

主要用途:该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当歼-20向地面迫降时由于机身变形,或者是电源失效、飞行员失去知觉等原因,从而使得座舱盖无法正常打开。在这种情况下,外部救援人员登上飞机,从外部紧急启动该系统,随后火箭点火使座舱盖向上向后抛离,这样就可以迅速的从飞机上解救被困飞行员。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图注:歼-20战机的应急座舱盖抛离系统启动装置特写

具体使用:该系统的启动装置,就是设置在战机左侧进气道的前段下方,外表是一个六角形玻璃盖板,后面有箭头指示标志和中文字样——“救援抛盖”。在使用的时候,首先是救援人员将玻璃盖打开,然后抓住里面的把手,用力将绳索拉出直至座舱盖底部的两具抛射火箭被击发,最后就是将座舱向上向后完全抛离。这一系统,在美国F-16和F-22等战斗机上都有采用,歼-20采用该系统充分表明其对于飞行员安全的高度重视。

此外,在歼-20弹射座椅头部靠两侧,也各安装了一个白色装置,类似座舱盖抛离系统,但两者完全不一样。弹射座椅上的白色装置,是弹射座椅姿态控制火箭,它的用途主要是针对歼-20在低空失控发生滚转、上仰、倒扣等不利姿态下,飞行员要弹射跳伞的特殊情况,此时该火箭自动点火强行稳定弹射座椅的运动轨迹,从而保证主伞安全打开,进而挽救飞行员的生命。

海尔车载空调20能安装驾驶室后边吗

1. 可以安装在驾驶室后边。
2. 因为海尔车载空调20是一款专为车辆使用的空调设备,可以根据车辆的需求进行安装位置的选择。
驾驶室后边是一个常见的安装位置,可以有效地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舒适的空调效果。
3. 此外,海尔车载空调20还具有多种安装方式和功能,可以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安装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因此,无论是安装在驾驶室后边还是其他位置,海尔车载空调20都能够提供良好的空调效果。

歼20的座舱盖为什么不是一体成型

歼-20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第五代战斗机,这款战斗具备隐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视距打击能力和超强的机动能力。世界上具备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只有3个,包括美国,俄罗斯和中国,F-22A猛禽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款第五代战斗机,这款战斗机的诞生建立了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标准,而中国的歼-20战斗机就是一款符合第五代战斗机标准的型号。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战斗机的座舱盖采用整体设计是从美国的F-16战隼战斗机开始的,F-16战斗的座舱盖的视野开阔,但是研制整体座舱盖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就是座舱盖的厚度需要增加,这是因为没有内框的保护就全部依赖座舱盖本身的质量了。F-22A猛禽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二款采用整体座舱盖的机型,同样为了满足高速飞行状态下的抗冲击能力,F-22A猛禽战斗机的座舱盖不得不通过增加厚度来解决强度的问题。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我国研制的歼-20战斗机也是采用整体座舱盖,不过在座舱盖内部有用于加强的框架结构,通过这个设计可以明显的增加座舱盖的强度,同时可以对座舱盖的厚度进行降低。座舱盖的厚度太大会有许多负面影响,包括光线的穿透能力等,以及视觉上的变形。通过增加加强框是一个折中的方案,而且还可以减少座舱盖的重量,这个对于歼-20战斗机整体的重量的降低是有好处的。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整体座舱盖的研制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包括俄罗斯在座舱盖的研制上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苏-57战斗机使用的是传统的风挡和座舱盖结合的方式,这个与F-22A或者歼-20战斗机有很大的差距。

歼20放弃一体无框座舱盖是权衡成本与收益后合理的选择。

随着歼20服役数量越来越多、曝光率越来越高,其细节也呈现的越来越详细,而歼20座舱盖设计也引起了广大军迷的关注。歼20目前采用的有框座舱盖,也被某些吹毛求疵的军迷认为其不如竞争对手F22。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其实在最早的验证机阶段,歼20也是采用了高大上的一体成型无框座舱盖,与F22一样。但是在原型机阶段就改为了有框座舱盖,并且在正式的生产型中保留了下来。这说明我国有生产一体成型无框座舱盖的能力,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使用。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美国F16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一体成型无框座舱盖的战斗机,作为一种重视格斗性能的三代机,一体成型的气泡座舱盖为F16提供了360度无死角的视野。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F22继续沿用一体成型座舱盖,并且做了减阻修型处理,在保证视野的前提下,飞行阻力更小。

一体成型无框座舱盖由于没有隔框阻挡,能够为飞行员提供360度无死角的视野,对于在近距格斗中快速发现目标、地面目标识别以及起降阶段观察好处多多。一体成型无框座舱盖也有一些与生俱来的缺点,比如:

1、生产难度大、成本高。一体成型座舱盖需要满足抗光学畸变、抗飞鸟撞击、抗气流冲击等条件,尤其是抗光学畸变性能,需要在巨大的不规则玻璃体上满足,需要很高的加工能力。

2、由于没有加强框,一体成型座舱盖为了获得足够的强度,不得不做的很厚,弹射时只能采用抛盖弹射方式。与穿盖弹射相比,抛盖弹射需要耗费的时间更长,显然不利于提高弹射成功率。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正在弹射的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的F16,在弹射时首先是座舱盖一周的爆炸螺栓依次起爆抛掉座舱盖,然后弹射座椅启动。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而有加强框的座舱盖可以做的相对薄一些,使用穿盖弹射方式,在弹射时座舱盖顶部的爆破索炸碎座舱盖后弹射座椅火箭即可启动,弹射速度更快。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而且,采用一体成型无框座舱盖的最大好处就是在格斗中的态势感知能力更好,但是歼20突出隐身、态势感知和超音速机动性能,追求超视距空战能力,近距格斗的权重降低,因此采用一体成型无框座舱盖成本大于收益,这与歼20暂时不装机炮如出一辙。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其实这个问题你可以从此前歼20在央视一档节目中公开的数据可以得到最终答案,这就是我们的歼20一分钟52公里,这代表着中国的歼20具备超音速的战斗巡航能力,而这个能力其实也和升限以及最大飞行速度密切相关的,以歼20最快2.85马赫的速度来看,你想想这样的速度下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你可以说是材料不过关,但吹老美F-22的也必须认识到它的最大飞行速度是多少,很多人推测以歼20战机2.85马赫速度,这基本上就超过了3万米的升限,在接近3马赫的飞行速度下,歼20会遇到与当年前苏联研发的双3战机米格25狐蝠一样的现实问题,这就是可怕的热量传导以及结构强度问题。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米格25解决的办法是加钢板和钛合金件补上的做法,那么中国的歼20靠的是什么?无外乎材料和结构设计,但前者占的比重会更大,毕竟你的结构强度设计的再好,也没办法彻底解决遇到的热传导,所以在歼20座舱盖的问题上,笔者倾向于在面对长时间高速飞行时为了加强结构所做出的改变,但这不代表中国的座舱一体成型技术差于美国。

歼20座舱盖不是一体成型?请看下图便知分晓。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通过上图歼-20开启座舱盖我们可以明显看到 歼20座舱盖前部其实是增加了一个加强框设计,并非是传统三代机普遍使用的两片式座舱盖,而为一体化加强框结构,有别于美国F-22座舱盖的一体化无框结构。而事实上,从2001号、2002号验证机初次公开亮相开始,歼-20座舱盖便是采取类似于美国F-22一样的一体化无框结构,即俗称的水滴型座舱盖。无框座舱盖取消了前部隔框,整体如同一滴水珠,可令战机飞行员拥有一个全方位无死角视野,便于观察,具备很大的近距离格斗优势,但缺陷也很明显,首先它对材料要求高、造价昂贵,目前在世界上也只有美国的F22仍在采用此类设计。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战机的座舱盖在制造工艺和材料要求极为苛刻,既要具备透光性,又要兼顾遮光性,还要有轻质性、耐磨性、具备高强度抗冲击性能,并且要有很好的耐温、保温性能。传统的战斗机座舱盖,多使用多层有机玻璃机构,采用压力成型法制造,一层层的压制成一个整体,需6周时间,方能压制成型,耗时长,但工艺要求较低。注射成型法速度快,仅需一周时间,但工艺要求极高。 F-22的座舱盖使用注射成型法制造,将两种高分子材料(即内外两层采用了环境适应性好、强度较低、具有透光性的丙烯酸酯,中间的夹层采用了环境适应性稍逊、强度较高、具有耐温性的聚碳酸酯)一体化注射成型,实现两者优势互补,并且要实现层次分明、清晰、均匀,且强度高,工艺难度极大,人力、技术成本高,F22的一个座舱盖造价为40万美元,若要加上后期的金属镀膜和上框架组件,则可达到上百万美元。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歼-20早期座舱盖制造工艺结构与F-22基本相同,同为多层复合材料的一体化无框结构即为丙烯酸酯和聚碳酸酯复合结构,采用注射成型法制造 ,目前仅有中美两国掌握此项先进工艺。但一体化无框座舱有一项明显的弊端,即为了保证整体强度需将座舱盖加厚加重,美国F-22战机舱盖顶部最薄的地方也有2公分,整个座舱盖的重量达500千克,这对一向讲究减重的战斗机而言显得矛盾。 直到歼-20的2011号原型机面世之时,不同于2001号验证机 其座舱盖已变为一体化加强框结构。在根本构造上仍是一体化成型的水滴式舱盖,但是在中部安装了加强框,在不影响飞行员视野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强度,因而可以大幅度降低座舱透明件风挡部位的厚度,降低整体重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艺制造和材料要求方面的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歼-20一体化加强框座舱由于增加了加强框设计,提高了强度,减少了厚度,可在舱盖顶部安置爆破索,紧急时刻可实现穿盖式弹射逃生。穿盖式弹射是舱盖爆裂和弹射同时进行的,先用舱盖上的爆破索将座舱盖切割破坏,然后用椅背穿盖而出,这就要求座舱盖不能太厚,同时要保证座舱盖的强度,这就需要有加强框设计。同时歼-20还配置了抛盖式弹射逃生系统,抛盖式弹射的时候需要等座舱盖抛出后才能弹射,有零点几秒的延时,这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对飞行员是致命的,但相对而言无爆破索产生碎片的伤害威胁。

图为歼-20舱盖顶部的爆破索: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F-22为使抛盖时间更短,在座舱盖前缘安装了小型的抛盖火箭,系统反应时间控制在0.3秒以下。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歼-20
为了缩短抛盖时间,增加飞行员逃生几率,也配置有抛盖弹射所需的小型抛盖火箭。

歼-20得益于一体化加强框座舱设计,可同时配置穿盖弹射和抛盖弹射两套逃生系统,可大幅提高飞行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几率。为飞行员逃生多提供了一项有效选择,避免危急时刻因一套弹射逃生系统失灵发生故障而导致飞行员牺牲的悲剧发生。而相较之下F-22因座舱加厚加重只配置了抛盖弹射系统,导致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囧况:由于座舱盖系统失灵,也无法进行抛盖逃生,导致了飞行员被困在座舱长达五个小时之久,最后叫来了消防队员,用电锯的方式简单粗暴地锯开了座舱盖。也幸亏是在战机停靠机场的时候失灵,如果是在飞行故障弹射逃生时失灵,恐怕就不是飞行员被困,而是机毁人亡的惨剧了。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美国新锐五代战机F-35在座舱盖设计上采取了与歼-20相同的一体化加强框结构,配置了穿盖爆破弹射系统:

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所以,歼-20的座舱盖采用一体化加强框结构设计,是一项富有前瞻性、全面性的明智选择。也由此决定了我国歼-20在座舱盖设计方案从参考美国F-22到果断创新、实现弯道超车的跨越式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澳彩免费资料大全新,本文标题:《运20驾驶舱画面曝光,运20驾驶舱图片》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